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件事,习近平花的精力最多!与你息息相关↓↓↓

2015-11-28 央视财经

扶贫是近一段时间的一大热词。根据过往经历,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一般在年底召开。本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了扶贫问题,扶贫工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。五中全会出台的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稿也特别提到扶贫问题。

内政、外交事务繁忙,但这些都不是习近平这些年来花费精力最多的。在上个月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,习近平说,“40多年来,我先后在中国县、市、省、中央工作,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,我花的精力最多”。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中央如此重视扶贫,2020年实现每个人的小康值得期待。


△2012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


现状


仍有7000万贫困人口 扶贫挑战非常大


我国贫困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?看看这些数据:目前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、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、12.8万个贫困村、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,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历史极贫地区,改变面貌非一日之功。


具体而言,从地理分布上讲,7000万贫困人口当中河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。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,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。这也就是说,即便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江浙一带以及广东,仍然没有完全消除贫困。


从贫困程度上讲,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,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“干净水”。全国有7.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,83.5万个自然村中,不通沥青(水泥)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,占39.6%。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%,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。


△2012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


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传统扶贫效果减弱


不仅如此,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经济发展对减贫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。同样的投入和方法,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“产出”。


从2015年到2020年,要在5年多时间减贫7000多万人,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,平均每月减贫100万人。如果按过去30多年年均减贫600多万人的速度计算,7000多万人脱贫需要11年,意味着到2025年才能实现目标。


“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、攻坚拔寨的冲刺期……形势逼人,形势不等人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扶贫开发形势做出清醒而冷静的判断。


手段


扶贫到今天 重在精准 成败之举在精准


面对严峻挑战,该如何扶贫?答案就是在精准上下功夫。“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,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在于精准。”习近平曾说。所谓精准扶贫,其实就是根据贫困人口的特性进行“个性化”扶贫。这7000万贫困人口中,各个群体的特点并不一样。各个贫困区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,只有出台针对性的办法,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。今年6月,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就重点提到精准扶贫,要扶贫到户。


△资料图


1、扶持对象精准:完成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,摸清贫困“家底”;

2、项目安排精准:扶贫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,便于基层因地制宜;

3、资金使用精准: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,与减贫成效挂钩;

4、措施到户精准:为每个贫困户谋划好脱贫路子,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;

5、因村派人精准: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,帮助找准发展路子;

6、脱贫成效精准:研究制定贫困县、贫困村、贫困人口退出标准,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。


路径


通过搬迁、社保覆盖等“五个一批”让贫困人口脱贫


有了精准这样的理念之后,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,通过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手段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。


△资料图


10月16日,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,面对全球减贫事业参与者,习近平首次提出“5个一批”脱贫路径:

1、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——为贫困群众打造“造血”能力;

2、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——挪出“穷窝”斩“穷根”;

3、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——以生态补偿反哺贫困地区;

4、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——发展职业教育、技术培训提升就业技能;

5、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——保证困难群众“一个都不掉队”。


在这五条路径中,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些做法,比如有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,在当地很难实现脱贫,对于这样的人口搬迁脱贫就是最好的选择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我国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231亿元,搬迁贫困群众394万人。今年,共安排55亿元,支持搬迁贫困群众91.65万人。


再比如,有些贫困人口本身就是因病致贫,或者根本就没有生产能力,让他们脱贫不能走“授人以渔”之路,通过社保投入来脱贫就是必由之路。以低保托底的办法,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,这本身也是脱贫的一大方法。


未来


通过制度安排确保脱贫地区不再返贫

△资料图


脱贫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,需要持续奋斗,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,贫困线也会逐步上浮。如何让刚刚脱贫人口不至于因为物价上涨而返贫,这就需要有很好的制度安排。


1、挖掘内生动力,通过派出优秀干部和带头人,让贫困人口在他们的带领下脱离贫困。目前,中央在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基础上,又向全国12.8万个贫困村选派40多万名“第一书记”,带领困难群众找出路、想办法,向贫困发起“最后一战”。


2、阻断贫困传递。扶贫先扶智,治贫先治愚,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,是根本的扶贫之策。中央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,不让贫困代际传递。


3、激发金融活力。我国出台了财政贴息扶贫小额贷款政策,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财政贴息贷款,仅去年就发放贷款近1000亿元,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带来源头活水。同时,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,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50.25亿元,用于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推进农村扶贫开发。


有了这些保障,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中华民族将首次告别绝对贫困,这样的宏伟目标完全可期。


来源:央视新闻(ID:cctvnewscenter)、新华网

本文编辑:姜美羊

希望扶贫,让更多人早日过上小康生活!↓↓↓欢迎分享和点赞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